[筆記] 簡單利用雙槽硬碟外接底座配合 群暉 NAS 達到異地備援
本文于3270天之前發表,文章內容可能已經過時。
前陣子的內湖機房大樓失火問題,又再次凸顯了「異地備援」的重要性。
雖說那次的案件是頻寬方面的問題,不過也提醒我現在公司內資料備份還沒有真正異地備援的事實。
以往作異地備援,最大的問題就是頻寬不足以及REMOTE端設備的投資費用。以現有資料量約1000G來看,即使是用中華電信的100M/100M的光纖線路,真的要sync完1000G,第一次也都要跑上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,而之後每次的sync則依照設備運算能力而定。
一直以來,就因為這兩個問題卡著,讓異地備援在我公司內都只是個口號,毫無實際作為..
不過,之前逛網站的時候,偶然發現一個東西
就是這個!(學小叮噹掏口袋..
雙插槽的硬碟外接底座!
簡單來說,這東西可以讓你直接由A硬碟複製到B硬碟,那我的想法是什麼呢?
準備事項:
- 值日人員兩枚
- 備份用硬碟三枚
- 機房備份紀錄表
操作方法大概是這樣
先把硬碟分為同步用(A硬碟) 、 B1(值日生一號)、B2(值日生二號),把B1/B2分配給值日人員
1.在群暉NAS上有個備份功能,可以將NAS資料都備份到外接硬碟,所以設定這樣一個備份工作,將NAS資料都備份到外接硬碟A
2.每天來上班,當天值日人員先進機房,按下同步按鈕,讓底座把A硬碟的資料抄一份到 B硬碟去,時間依資料量而定,一般來說,速度大概在4Gb/min 左右。整個同步完大概兩個小時出頭吧(印象中
3.每天下班時,每天值日人員進機房,把B硬碟拔走帶回家。
4.隔天值日人員上班,操作步驟二
當然,備份記錄記得要填..
很簡單吧,果然不愧我號稱是金頭腦呢!
不過,人算向來不如天算啊…
東西買好了,計畫寫好了,開始測試,馬上就碰到問題了。
這種底座的CLONE功能,只有在offline的時候,才能作同步,也就是說,複製的時候,底座不能和NAS連接,這樣才可以。我實在不懂這是哪門子的設計,原本的計畫,值日生只要抽換硬碟、按下同步鈕就好了,現在多了個抽拔線路的動作,抽插我會記得啦,抽拔…可能就超過我腦容量了
所以計畫A失敗,要再找其他方式
在測試A計畫時,意外發現如果兩顆硬碟都接在底座上時,在NAS的備份計畫,來源可以分別選擇外接硬碟A和外接硬碟B。既然硬碟對拷的作法失敗,那就改用同步來處理。
1.兩顆硬碟都接在底座上,在NAS備份計畫中,設定兩組備份工作,每星期一三五備份到A硬碟,二四六備份到B硬碟。
2.值日生一號,固定就是帶走A硬碟,值日生二號,就固定帶走B硬碟。
3.每天進辦公室,就分別依照分配的順序,把硬碟插回去/拔走,同時順便檢查另一顆硬碟在不在,可以提醒同事沒有依照計畫實行。
理論上來說,資料會同時存在三份,NAS、底座上的硬碟、值日生帶走的硬碟。這樣的資料備援應該是足夠的了。
要注意的地方
1.Backup windows ,晚上十點開始備份,隔天早上九點來換硬碟,九個小時內要能同步完
2.同步狀況要有LOG
3.硬碟要保管好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