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筆記] FreeBSD + ZFS as Hybrid Storage ?
本文于2617天之前發表,文章內容可能已經過時。
昨天參加 Nimble Storage Seminar之後的一點想法
能不能用大量的記憶體配合一些SSD再加上 SATA硬碟,做出一個混合式的儲存空間提供給VDI使用?
inline compression zfs 本來就有
只是不曉得nimble 怎麼把讀寫分流SSD Cache/ SATA 硬碟上..
ZIL:簡單一點說,就是寫入的cache ,改變先寫入到ZIL,由ZIL回覆AP說寫入OK,AP就可以繼續其他行程。
有點錯誤,因為ZIL實際上是 “journal” ,檔案的寫入是先記錄在日誌上,再寫入到檔案系統
所以藉著改變這個檔案系統的載體(就是磁碟機啦)的型態(從傳統硬碟到固態硬碟)
就可以提升寫入的效能,但是ZIL有可能會毀損,所以大部分都建議也要做個保護 (mirror)
zpool create pool_name log mirror /dev/sda1 /dev/sda2
ARC: Read 快取,放在RAM中 ,
/boot/loader.conf vm.kmem_size
amd64
NOTE (gcooper): this blanket statement is far from true 100% of the time, depending on how the system with ZFS is being used.
FreeBSD 7.2+ has improved kernel memory allocation strategy and no tuning may be necessary on systems with more than 2 GB of RAM.
所以也許可以不用特別去設定?
L2ARC: 同樣是 Read 快取,一般建議放在 MLC SSD
zpool create pool_name cache /dev/sda1
Update 2015/01/10
所以第一層是 ARC (使用RAM) ,由系統自動去控制
第二層是ZIL 用兩個SSD (SLC ? ) 做 Mirror
第三層是L2ARC 用多個 SSD 做 Stripe ? 掛點會怎樣嗎?
最後用SATA 硬碟就好..